结合了目前对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的研究发现和安全的使用经验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使用的建议。同时也对其在未来的发展中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了警示,对其安全的使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PTFE是什么
由其极低的摩擦系数、优异的化学惰性和耐高温的特性,聚四氟乙烯(PTFE)已广泛地用作不粘锅、烤盘、食品包装等与食品直接接触的产品的表面涂层。
2. 正常使用下的安全性
- 化学惰性:在常规烹饪温度(≤ 260 ℃)下,PTFE 本身几乎不与食物或水发生迁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对迁移限量的要求。
- 低迁移量:实验数据显示,正常使用的 PTFE 涂层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极低,未发现对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毒性的证据[]。
3. 高温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
但当其超出260℃的熔点时,PTFE便会开始发生热解,随之而产生大量的含氟的有机气体和微小的颗粒。但当其进一步升至400℃时,热解的产物就将会大大地增多,甚至形成所谓的“聚合物的烟雾热”(fume fever),如出现了头痛、发热、恶心等不良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肺水肿等危重的临床症状。
- 这种烟雾对动物实验显示出急性呼吸道刺激和肺部水肿的风险,对人类亦有类似的短暂症状,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厨房环境中更易发生。
4. 前体助剂(如 PFOA、PFOS)的潜在风险
但传统的PTFE的制备过程却经常将全氟辛酸(PFOA)等作为助剂而牺牲了其对人体的安全性。但即使已将PFOA的生产大幅淘汰了,也尚不能完全放心的将其完全从我们的生活中彻底的根除掉,其在正常的烹饪温度下(如179℃-233℃)都可能少量的挥发的进入空气中,目前的检测值就已经达到了5-34ng的范围了。
- PFOA 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约 4‑5 年,可在血清中累积;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肝肝脏、胰腺等器官的致癌潜力,尽管在人类流行病学中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癌关联。
5. 涂层损伤与颗粒摄入
- 长期使用、使用金属硬器具刮擦或在空锅高温加热,都会导致 PTFE 涂层剥落。脱落的微小颗粒可能混入食物,虽然目前缺乏系统的毒理学证据,但已被列为 潜在的健康风险,建议避免硬刮和空烧。
6. 监管与标准
- 中国《食品接触材料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2016)对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包括 PTFE)设定了迁移限量、耐温要求和标识义务。符合该标准的 PTFE 涂层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被认为是安全的[]。
借助向消费者提供相应的迁移测试报告,并在产品的标签上注明其能否适用于“食品接触用”的温度上限等相关的信息,对其正确的使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7. 安全使用建议
1. 避免空锅加热:在加热前先放入少量油或食材,防止温度快速超过 260 ℃。
2. 控制温度:普通家庭烹饪尽量保持在 200 ℃ 以下,使用中火或低火即可。
3. 通风良好:烹饪时打开抽油烟机或窗户,降低可能的烟雾浓度。
4. 使用软质厨具:木勺、硅胶铲等柔软工具可减少涂层刮伤。
5. 定期检查:若出现涂层明显剥落、起泡或变色,应及时更换锅具。
如要确保所选购的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就应对其标有GB4806.1-2016的标识予以关注,对所选购的产品均应对其是否已通过迁移限量的检测予以充分的把握。
唯其在严格的遵守了食品接触的安全标准、正确的使用方法的前提下,聚四氟乙烯的本身对人体的直接的危害才极低。但最大的危害就是高温的热解产生的有毒的烟雾,以及这些非水溶性的助剂如PFOA等的潜在的慢性暴露给人体。但仅凭借控制好烹饪的温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粗暴的硬刮等就能将这些致癌的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显然还不够,尤其是对长期的高温烹饪,还是要及时更换一部分磨损的锅具才行。
以上关于聚四氟乙烯涂层对人体有害吗内容为上海春毅新材料原创,请勿转载!